1.宗庙是指什么?
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。
人们在阳 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。帝王的宗庙 制是天子七庙,诸侯五庙,大夫三庙,士一庙。
庶人不准设庙。宗庙的位置,天子、诸侯设 于门中左侧,大夫则庙左而右寝。
庶民则是 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。祭祀时还要卜筮 选尸。
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。庙中的神主 是木制的长方体,祭祀时才摆放,祭品不能 直呼其名。
祭祀时行九拜礼:“稽首”、“顿首”、“空首”、“振动”、“吉”、“凶拜”、“奇拜”、“褒拜”、“肃拜”。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 的祭祀,据《礼记•曲礼》记述,凡于民有 功的先帝如帝喾、尧、舜、禹、黄帝、文王、武王等都要祭祀。
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 祀先代帝王。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 帝王庙。
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 王庙,祭祀先王三十六帝。
2.先秦的宗庙礼仪是怎样的?
古代一般在宗庙祭祖,天子的宗庙被称作太庙。
南宋开始有了族祠堂,一般庶 民在祭祖时就在祠堂。先秦的宗庙规定十分严格。
《礼记•王制》中记有:“天子七庙,三昭三穆,与 太祖之庙而七;诸侯五庙,二昭二穆,与太祖之庙而五;大夫三庙,一昭一穆,与 太祖之庙而三;士一庙,庶人祭于寝。”这里的太祖,定为始封之君。
如周公、姜太公、康叔、唐叔分别是鲁、齐、卫、晋的始封之君。昭穆是西周的宗法制度,简 单而言,即各代递为昭、穆,父为昭,子为穆,孙为昭,曾孙为穆。
宗庙的排列顺 序是这样的,太祖居中,左昭右穆。周代庶人无宗庙,就在家中正堂上祭祖。
3.宗庙是什么场所呢
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国 门场所。
中国古人崇拜死去的祖先,要建治造专门的场所供奉其灵位,不同身份有不 同的庙制。首先,在名称上,普通百姓之 庙称为祠堂,官宦贵族之庙称为家庙,皇 室和诸侯之庙则称为宗庙或太庙。
《周礼》规定,天子七庙,即供奉六世族以下历代 先人,诸侯五庙。古代的宗庙一般建在君王宫殿的左侧,与宫殿右侧的社稷相对。
其中社稷象征土地,宗庙象征血缘,两者 共同构成国家的象征。在方位上,宗庙往 往建在宫殿中最尊贵的方位,其建筑也是 整个宫殿中最雄伟的。
如北京的太庙基本 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中最雄伟壮观的。 古代管理宗庙的官员职权不大,品秩却很 高,故有“古代宫殿中最重要的乃是死人, 而非活人”的说法。
古代君王或诸侯一年 内要定期对宗庙进行祭祀,如遇出征、丧 葬、婚嫁等重大国事或家事,均要祭祀宗 庙,祈求祖先保佑或向祖先汇报一下。
4.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是怎样的
周代有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,《礼记•王制》中说:“天子七庙,三昭 三穆,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。
诸侯五庙,二昭二穆,与太祖之庙合而为 五。夫三庙,一昭一穆,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。
士一庙。庶人祭于寝。”
昭、穆是指宗庙的排列次序,各个庙都向南,昭庙在左,穆庙在右,依次 排列。自太祖以下,第二、四、六等偶数之祖为昭,第三、五、七等奇数 为穆。
周代宗庙中的神主一般用桑、栗等木制成,平时收藏,祭祀时取 出。祭祀之日,要供上香酒、祭肉,还要奏乐、舞蹈。
祭祀完毕,参加祭 祀的宾客与同姓诸侯分食祖宗享用过的祭品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查知识网 » 关于宗庙的知识(宗庙是指什么?)